適合單養的觀賞魚有哪些
適合單養的觀賞魚有哪些
很多時候一缸也不容兩魚,有些觀賞魚看著像水中貴族,長著華麗的大尾巴,但卻是屬于非常不適合群養的魚類。因為它們天性好斗,混養在一個魚缸里就會相互追咬、斗個你死我活,尤其是斗魚。

現在市面上大家常聽過的就是兩種斗魚,一種是中國斗魚,一種是泰國斗魚。中國斗魚比泰國斗魚在顏值上可能會稍遜一籌,大尾巴看起來也會小了幾分。但是中國斗魚比泰國斗魚好養活一些,畢竟泰國地處熱帶,他們的魚也要額外準備一只加溫棒。兩種斗魚共同特點就像它們的名字一樣——好斗。因此,斗魚只能1缸1魚,建議將兩條斗魚分別放在兩個透明的容器里然后把容器靠在一起,這樣可以保持斗性,避免尾鰭退化。
斗魚對水質要求不大,建議使用純凈水或靜置—天以上的自來水,適宜在22-26°C的溫度生長,不需要額外的增氧設備,建議每周換一次水,一次換一半左右。斗魚屬于雜食性魚類,不挑食,建議喂專門的斗魚飼料。換水后
第二天開始喂食,以吃完為標準,每天喂一次即可。
河里常見的魚有哪些
1、鯉魚:
鯉魚是分布最廣且產量最高的淡水魚之一,它的適應能力強,同時比較耐寒,也能在氧氣較低的環境中生存。這種魚可以棲息在江河、湖泊、水庫等水草叢生的地方,食性比較雜,多以底棲動物為食。

2、鯽魚:鯽魚也是我國常見的淡水魚,除了青藏高原之外,其它各大水系中都有發現。它的食性很廣,適應能力強,同時還具有不錯的抗病力,生長速度很快,非常容易養殖。值得一提的是,金魚就是由鯽魚培育而來的。
3、鰱魚:鰱魚是我國的四大家魚之一,它是一種濾食性魚類,在全國各大水系中都有分布。生長速度快,不容易生病,而且產量還很高,通常和草魚等一起混養,生活在水體的上層,冬季才會游到深的地方。
影響觀賞魚生長的水質有哪些
無論是什么品種的觀賞魚在生長過程中對于水質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很多觀賞魚生病或是死亡和水質有極大的關系,所以我們在養殖觀賞魚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有哪些水質是嚴重影響觀賞魚的生長的。
一、水溫過高
過高的水溫會影響魚類生長,每種魚都有適宜生長的水溫范圍,因此,夏季若水溫超過魚類生長適宜溫度時,要采取降溫措施。
二、水的透明度過大過小
一般富營養型水和魚池肥水,透明度多在30—40厘米。若透明度低于20厘米,則說明浮游生物很少。均不適宜魚類生長。
三、水中溶氧過低
魚類生長最適宜的溶氧為5—8毫克/升。當水中溶養低于2毫克/升時,要采取增氧措施。
四、惡水
水色淡紅或棕紅,水面出現浮沫或油膜,水發生異味、異臭時,對魚類生長極為有害。遇此情況,應放掉惡水,加注新水。
五、水中pH值過高
水中pH值宜在6.5—
8.
5,當水中pH值低于
5.
5,淡水觀賞魚,或高于10時,均不能作為漁業用水。
六、水中營養鹽類含量過高
水中營養鹽類的多少與魚類生長密切相關。如水中硝酸鹽最易被綠色浮游植物利用,一般含量宜保持在1—2毫克/升。若超過3毫克/升就易造成水中缺氧,而致魚類死亡。
七、水中溶解氣體含量過高
水中的二氧化碳是浮游生物必需物質,但含量不能過高,一般宜在80毫克/升以下,若過高對魚類危害極大。
八、水中有害物質
水中的有害物質有氰、酚、汞、鉻、鉛及石油類等,不僅使魚類中毒,人吃了中了毒的魚也會中毒。因此,應嚴這些污水進入魚池。
沒有干凈的水源觀賞魚就無法健康的成長,我們往往關心觀賞魚的本身而忽略了觀賞魚對于水質的要求,所以如果想觀賞魚健康成長一定不可忽視水質對于觀賞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