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喂食的量該如何判斷
觀賞魚喂食的量該如何判斷
我們都知道,飼料、餌料的形狀、大小必須適合魚類的顎。很多魚都是不知饑飽的,盲目投食往往會造成魚兒撐死的結果。那么在量方面,我們又如何判斷?

如果它們任由食物浮沉或遲疑不決地捕捉食物,又或是吞進食物又吐出來,就表示飽了,應該停止喂食并將殘余的餌料撈起避免污染水質。剛開始,我們可以將魚的食量記錄起來,以后就可以按這個量視魚只需求或增或減,如此就不會形成浪費和造成污染了。
另外,在早晨燈光打開后,以及黃昏熄燈前2小時是最適合的喂食時間,既能顧及這些寶貝又能適合養魚者本身的作息時間。
觀賞魚氣泡病的判斷要點
觀賞魚氣泡病大多發生于春末夏初的時候,并且不分魚種魚苗均能發生此病。氣泡病對于魚苗的危害更大,嚴重時,可以引起大批的魚苗死亡。那么如何才能判斷觀賞魚患上氣泡病了呢?
在臨床上要診斷氣泡病并不太困難,仔細檢查病魚之外觀,特別是鰓蓋皮膚及眼睛的角膜有無氣泡,或是眼球向外突出。另外,取病魚鰓絲作成鰓壓片鏡檢,在血管中可看到氣體栓子,鰓絲可能會呈現腫脹或是郁血。接著了解養殖池的管理情況,池中植物性浮游生物是否過多?業者是否將抽出之地下水直接導入池中?如此便可判定引發氣泡病的原因,由病源著手改善,方可杜絕本病再發生。

如果想要知道養殖池中氣體是否過飽和?則必須經過檢測與換算。公式如下:
水中總氣體飽和度=〔/大氣壓〕×100
通常水中總氣體飽和度超過110%,被認為對魚只有害,但亦須視魚只種類、性別及年齡而定。這項檢測過程繁雜,一般除了學術研究外,均不需檢測,養殖業者只需做好預防措施即可。
如何判斷觀賞魚年齡
對于一些養魚新手來說,想要準確判斷觀賞魚的真實年齡是有一定難度的。由于魚兒不同的體型以及生長速度,對于新手魚友來說想要挑選到健康優質的觀賞魚,了解他們的時機年齡就非常重要了。
要準確判斷出魚兒的年齡,可以觀察它們魚鱗的變化。大多數的魚在生命剛剛開始的
第一年,全身就會長滿細小的鱗片,這些鱗片會有許多大小不同的薄片構成,放眼看去就像一個截去了尖頂的圓錐一樣。中間厚,邊上薄,最上面一層最小,但是最老;最下面一層最大,但是最年輕。
魚兒年輕的時候,鱗片看起來會稚嫩,小,而且數量也會比較少。隨著魚兒慢慢成長,它表層上就有新的薄片面性生成,魚的年齡的增加,薄片的數目也不斷增加。所以越是老的魚兒,鱗片會厚實、堅硬且會比較大一些。
其實,除了看魚鱗還有其它的方法來看魚的年齡。我們知道有些魚有魚鱗,然而也有很多的魚兒是沒有魚鱗的。因此,我們可以看魚兒的脊椎、鰓蓋、耳石等等,來判斷魚兒的年齡。當然,判斷的方法與觀察魚鱗類似,都是利用魚兒不同生長時期而形成的“年輪”“特點”來確定魚兒年齡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