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鸚鵡白點病的防治
血鸚鵡白點病的防治
一、鸚鵡魚白點病的治療

1、先停食4~5天:
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恒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
2、保持恒定水溫:應該保持恒定的水溫,減少水中的污染,防止小瓜蟲的產生。
3、初期水溫提高:當發現鸚鵡患上白點病,初期可以將水溫提高,破環小瓜蟲繁殖生長的環境,讓小瓜蟲自己滅亡。
4、甲基藍結晶粉:水中釋放少量的甲基藍結晶粉,是整個水質變色即可,可以很好的消滅小瓜蟲病原。
5、移除缸中水草: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
6、加強飼養管理: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
二、血鸚鵡魚常見疾病及防治
1、細菌性疾病:大致以鰓的潰爛與體表的損傷最常見。癥狀是魚只的活動力降低、食慾不振、呼吸急促等,這時的鰓其實已經嚴重告急,但是外表卻還是看不太出來,惟獨將鰓蓋掀開檢查,方能看到潰爛的組織。
2、防治的方法:在治療和預防可用抗生素治療,一般治療爛鰓的藥水可做簡單的預防與防治。
3、真菌性疾病:這類疾病主要以霉菌為主。一般魚只被真菌覆著,大都是生長在體表,此時魚只會有磨底砂或缸壁的動作。
4、防治的方法:一般以治療水霉菌的藥水就能簡單的預防與治療了,不過只要給予良好的環境,適宜的溫度,反而能減少真菌的問題。
5、寄生蟲性疾病:在水質極差的水族缸中會有寄生蟲疾病發生,主要以白點蟲、鞭毛蟲為主。
6、防治的方法:一旦身上寄生蟲過多,血鸚鵡會逐漸變瘦、體色褪色,不過一般寄生蟲疾病比較好治療,只要來個藥水浴,輔以市售的治白點蟲病藥水,白點蟲自然就藥到病除了喔!
鸚鵡魚白點病怎么治
鸚鵡魚白點病怎么治,在鸚鵡魚的飼養過程中一定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疾病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千萬不要讓小病變成大病,一般鸚鵡魚的疾病都是通過升溫、換水和下鹽這三種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那鸚鵡魚白點病怎么治呢?下面我們就來關注一下吧。
鸚鵡魚白點病病因:

鸚鵡魚白點病常發生于夏秋相間時、秋冬相間時,溫度驟變,由于魚缸中的溫控設備沒有設置或者沒有及時設置,出現魚缸中的水溫下降,這個時候就讓鸚鵡魚白點病的元兇,小瓜蟲有了衍生繁殖的環境,小瓜蟲適宜的生長環境在20°-26°之間,如果魚缸的水溫低于這個溫度,那么小瓜蟲就會傾入鸚鵡魚的體表或者腮部,并在大量時間內繁殖,造成鸚鵡魚白點病。
誤區:1.肉眼可見的“白點”并不是小瓜蟲,而是小瓜蟲進入我們肉眼所看到的白點是蟲鞘,而不是小瓜蟲。
2.小瓜蟲卵原本就生活在魚缸環境中,而非外來魚種帶入,當然也有外來魚種帶入,但情況很少,因為當溫度變低時,就會出現白點病。
鸚鵡魚白點病造成的后果:
當鸚鵡魚白點病出現后,可能會出現蹭缸、厭食、趴缸、不愛游動等情況,一般不會造成鸚鵡魚死亡。但凡鸚鵡魚得了白點病死亡后,主要原因肯定不是小瓜蟲,小瓜蟲只會破壞鸚鵡魚的體表,并不會進入到鸚鵡魚的身體中,主因是魚缸中的其他病菌乘著鸚鵡魚體表破壞進入鸚鵡魚體內,出血癥就是其中之一。
鸚鵡魚白點病治療方法:
市場中有專門治療白點病的藥物,但是在魚缸中,不推薦使用此藥物,白點病的生存環境較為苛刻,一遇到高溫變會出現大量死亡現象,所以通過升溫就可以消滅一部分。如果白點病的情況不太嚴重,這個時候可以適量下鹽,通過鹽析,一般就能夠殺死大部分,再通過換水就可以消滅鸚鵡魚白點病了。
血鸚鵡魚白點病
鸚鵡魚白點病的治療
1、先停食4~5天:
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恒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
2、保持恒定水溫:應該保持恒定的水溫,減少水中的污染,防止小瓜蟲的產生。
3、初期水溫提高:當發現鸚鵡患上白點病,初期可以將水溫提高,破環小瓜蟲繁殖生長的環境,讓小瓜蟲自己滅亡。
4、甲基藍結晶粉:水中釋放少量的甲基藍結晶粉,是整個水質變色即可,可以很好的消滅小瓜蟲病原。
5、移除缸中水草: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
6、加強飼養管理: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