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養殖技術
烏龜養殖技術
烏龜養殖技術,主養烏龜的模式,是池塘中只搭配一些濾食性的魚類,投喂時只單純喂養烏龜。

親龜不易驚擾,養殖密度也比較穩定,套養的鰱鳙魚通過拉網基本都可起捕上來,所以養殖親龜采用這種主養方式較好。
放養前池塘應嚴格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消毒較好,但一些鹽堿性池塘用漂白粉、二氯、三氯消毒更佳)。
魚種的放養多在春節前后,放養的品種主要是鰱魚、鳙魚,用以調節水質,每卣放養量:
鰱魚春片100—200尾,鳙魚春片50~80尾。
如放養青魚、草魚、鯉魚、鯽魚、鳊魚等攝食性魚類,會有與烏龜爭食的問題。
烏龜飼料的價格較高,被常規魚類攝食,既浪費了飼料,又影響到龜的生長,故不主張在烏龜池里套養攝食性魚類。
當水溫穩定在15℃以上時,便可放養烏龜。
放養前用食鹽或高錳酸鉀對烏龜進行浸泡消毒,一般每平方米放養一只親龜,親龜越大密度越小,每畝重量最好不要超過500千克。
養殖商品龜時,放養量視生產條件、生產目標而定,放養規格50克左右的,每平方米可放20~40只;規格為15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10只左右。
二、龜魚混養
養殖幼龜和商品龜時,由于養殖密度大,投喂量多,水質較肥,可以搭配較多的濾食性魚類,這就成為龜魚混養。
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及時分池降低龜的養殖密度,拉網、干池較頻繁,也方便將混養的魚類處理上市,對水體的利用率較高,生產效益更好。
魚龜混養時,一般每畝可放養尾重ioo-iso克的鰱魚150~200尾、150克左右的鳙魚50尾,或250克左右的鰱魚100~120尾、250--400克的鳙魚40尾,每畝可收獲鰱鳙魚200~300千克。
每畝還可套養黃顙魚春片魚種30尾左右,可有效利用殘餌剩料,增收黃顙魚4千克左右。
在放養較大規格的商品龜(150克以上)的混養池中,也有套養一部分鱖魚春片的。
但是這種池需要水草、野雜魚較豐富,或是有意多投放一些適宜鱖魚攝食的小規格鰱鳙魚,并在年底徹底干池,捉凈鱖魚。
一般鱖魚每畝放養10尾左右,年底尾重可達
0.
25~0.4千克。
還有一種魚龜混養,是按常規魚類養殖放養吃食性魚和濾食性魚,烏龜放養密度稍小于正常密度,龜、魚的投喂各行其是。
與龜魚混養相比,這種養殖方式對烏龜的生長有所制約,
第一是吃食性魚如草魚、青魚<特別是鯽魚)的上下活動渾濁了水質,人、魚的各種行為破壞了養龜環境的安靜,影響了龜的生長;
第二是水質較肥,魚類的病害較多.對養殖技術要求較高。
小烏龜冬天的養殖方法
1、水溫:
小烏龜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人工養殖的時候,需要持續加溫,避免它們進入冬眠。冬季的時候,飼養者需要將溫度控制在20℃以上,有條件的話,可以保持在23-26℃之間。

2、水位:小烏龜游泳的能力不是很強,尤其是進入冬季以后,它們的活性會降低。在養殖的時候,需要將水位控制在小烏龜的腹甲以下,避免它們出現嗆水和溺亡的情況。有條件的話,可以搭建一個曬臺。
烏龜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飼養烏龜之前,飼養者首先要準備一個容量稍大的龜缸,以提供烏龜足夠的生活空間。烏龜生活在水中,卻需要定期上岸換氣和曬太陽,因此建議飼養者將龜池劃分出水和陸地兩塊區域。
龜池中的水使用自來水即可,為了維持水質的健康,建議每3天更換一次水質。需要飼養者注意的是剛剛流出的自來水不要直接換入龜池,而是應該晾曬2天,待水中氯氣分解掉再進行更換,水位線不宜過高,剛剛淹過龜殼即可。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因此食物方面可以選擇龜糧、肉類和水果蔬菜。建議飼養者以龜糧作為主食,期間搭配著肉類和蔬菜喂食,這樣可以使烏龜的營養更加均衡,也能避免它挑食。